(通讯员:罗文俊 王峰 王勇)2025年11月5日,由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卫生技术学院承担的孝感市科技局自然科学计划立项课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风险预测:预测因子与模型的系统评价及方法学质量评估”已经结束(立项)公示期,课题研究正式启动。该课题由卫生技术学院王峰老师领衔,7名临床医学、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科研骨干组成团队,将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性研究,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临床救治提供循证依据。
具临床大数据分析,AMI-CS作为心血管急危重症,30天死亡率高达20%-73%。我国人口基数大,此类患者数量众多,快速精准识别高风险人群、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是提升预后效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关键。现有预测模型存在预测因子覆盖不全、方法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现实意义。
课题将围绕三大核心内容展开:一是全面梳理AMI-CS临床风险预测因子,涵盖患者基础特征、心脏状况、治疗方式、病理生理学指标及新型生物标志物等,识别核心预测因子;二是系统评价经典与新兴预测模型,从样本量、研究设计、性能指标等维度开展综合对比;三是运用PROBAST、TRIPOD等工具开展方法学质量评估,结合决策曲线分析验证模型临床实用性。
课题预期将形成系统综述报告、关键预测因子清单等成果,发表2-3篇学术论文,为临床风险分层与精准救治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为构建适合中国人群的本土化预测模型奠定基础。王峰表示,团队将严格按照研究方案推进工作,注重研究质量与临床转化,力争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助力提升区域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水平。
此次课题启动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卫生技术学院深化产学研融合、聚焦临床需求开展科研创新的重要举措。学院将持续支持课题研究,鼓励科研团队立足临床实际开展攻关,以科研创新赋能人才培养与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审核:杨毅)